分享給好友 >> 分享到 fb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

梵谷背後的女人喬安娜


梵谷背後的女人喬安娜,沒有她梵谷的畫將一文不值。

喬安娜

精神病、窮困潦倒、籍籍無名、割耳事件、自殺身亡,是他生前的關鍵詞。但到他死後,形容他的詞彙卻變成了大師、舉世聞名、價值連城。

梵谷若知道自己身後的價值,難保立馬從墳墓里跳出來,他是有多背才能碰上這種陰差陽錯啊。但即使他起死回生,也無法報答那個最了解他藝術價值的人,最終將他推向了世界藝術的巔峰,成了藝術大師的,他的弟媳——喬安娜。

弟弟一家可謂梵谷的貴人,在梵谷一生中,他只與弟弟提奧保持了親密的關係,提奧也是哥哥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。在他生前那段潦倒的日子裡,全靠提奧的資助。

梵谷是老大,提奧排行老三。他的兒子與梵谷同名——文森特。提奧是一個成功的畫商,他是梵谷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堅定的支持者與崇拜者。

提奧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予梵谷以巨大的支持,可以說沒有提奧就沒有梵谷和偉大的梵谷藝術。人們認為,包括梵谷自己也在信中說,弟弟提奧是他的至親、知音和支柱;甚至有人說提奧是梵谷的另一個自己。

提奧在梵谷自殺半年之後,因傷心悲憤而精神崩潰去世的,終年才34歲。死後與兄長梵谷葬在一起,兩個好兄弟永遠在一起,永遠陪伴在哥哥身旁。

提奧死後留下29歲的妻子喬安娜帶著未滿周歲的兒子Vincent,對著滿房子凌亂的存畫和舊信不知所措。她嫁給提奧不過一年半,與梵谷相處只有五天。

她深愛丈夫,兼及這位苦命而陌生的哥哥。另一方面,家中掛滿、堆滿梵谷的畫,哥哥一生的遭遇,從弟弟口中也聽到耳熟,所以她對梵谷並不陌生。為了排遣對丈夫的思念,約翰娜逐一念起哥哥歷年寫給弟弟的五百多封信來。夜復一夜,她咀嚼著至死不渝的手足之情,因而得知梵谷是怎樣的藝術家,怎樣的人。於是她決心要實現提奧未遂的心願:讓全世界看到梵谷的畫。

喬安娜也不是普通的女子。讀書時是班上的高材生,後來在大英博物館工作過,又在烏特勒支的中學教過英文。她一面設法安排梵谷的畫展,一面把那五百多封信結集成《梵谷書信全集》。

但要昭告世人有這麼一位天才久被冷落,並非易事。開頭的十年有6次畫展,觀眾淡漠。第7次在巴黎展出,卻引來馬蒂斯等野獸派的新秀的關注。從此西歐重要的美術館大門,逐一為梵谷而開。同時,約翰娜伺機將梵谷的畫零星出售,既可補貼家用,又可推廣畫家的名聲。

梵谷生前無名,除了少數畫作送給朋友之外,其他全都寄給弟弟去推銷,所以提奧死後,那五百五十幅油畫外加數以百計的素描,全由約翰娜一人掌握,僅計市場的估價已富可敵國。約翰娜自己的哥哥安德烈曾勸妹妹把畫丟掉,幸虧約翰娜不聽他的,否則世人無法知道梵谷是誰了。

喬安娜死後,幾百幅作品由她和提奧的獨子——文森特·威廉·梵·高(Vincent Willem van Gogh)繼承。小Vincent和他著名的伯父同名,但早年他卻曾想換個名字來擺脫伯父給他帶來的陰影。

對於人們認為他的家庭都有藝術家氣質這一看法,文森特・威廉這樣寫道:「我從未學習如何去理解藝術(繪畫、音樂)。我對這不感興趣,我尊重藝術,但那不適合我。」

儘管小Vincent並沒像他母親那樣對伯父的遺作充滿熱情,但他仍十分看重伯父豐富的作品。小Vincent一幅也沒有出售,因此他伯父的作品大半得以留在國內。

最後荷蘭政府出面,以六百萬美金的超低價格向Vincent整批買下這些油畫與素描,條件是成立「梵谷基金會」,由梵谷家人主控,同時要在阿姆斯特丹蓋一座「國立梵谷美術館」,以資保管、展出。Vincent因貧窮的伯父而成荷蘭的首富。



報長的話:


有人說:「只要是珍珠,它就會發光。」也有人說:「珍珠在一大片的砂子裡,能讓人一眼看出他的與眾不同,你之所以沒遇上伯樂,是因為你根本就不是千里馬。」

這樣的言論看似對,但也有讓人質疑的地方。

千里馬混在馬群裡,為何只有伯樂才能看出來?若照上述的人所說,應該全天下的人,只要眼睛不瞎,都能看出千里馬才對。

這是因為,你雖然是珍珠,但你不是混沙裡,而是混在一群玻璃珠裡,你會發光,玻璃珠也在發光,沒有幾個人看得懂珍珠和玻璃珠的差別。

這世界缺的從來不是千里馬,而是缺乏伯樂,沒有伯樂的獨具慧眼,千里馬最終只會淹沒在繁雜眾多的馬群裡,平凡無奇過完一生。

千里馬需要伯樂,而人才需要貴人慧眼識英雄、需要機會,產品則需要好的行銷策略和故事背景,喬安娜是一位很棒的行銷人才,透過她不斷的奔波,才讓世人認識了梵谷。

備註:梵谷和梵高其實是同一個人,只是因為翻譯的問題,才出現了兩個名稱。



【學習電子報】是以故事、文章、笑話為主的電子報,故事裡,文章內、笑話裡,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去看待,文章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,讓人體會,引人深思,希望讀者會喜歡。發報時間以每星期二、五兩天晚上九點發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