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給好友 >> 分享到 fb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

什麼是標準流程


在中國,最不懼暴雨的城市,不是首都北京,也不是上海,而是青島。

早在100多年前,德國人就為這個沿海小漁村,設計了足夠使用百年的現代排水系統,其中雨污分流模式,即使到今天,還有很多中國城市未能做到。

德國人一共在中國青島待了17年,沒修別墅,沒蓋大樓,沒搞佈滿噴泉鮮花和七綵燈光的廣場,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先把下水道給修了。

沒人看得見德國佬做的這些,基本上屬於吃力不討好,可是100年以後,全中國人都看見了:一個從來不淹水的青島!

順著青島棧橋海岸線以東約5米的地方,可以看到一個呈拱形設計的暗渠,高度約2.5米,寬度約3米,—個成人可以輕鬆地走入其間。

曾有人問:「如果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,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?」

龍應台說:「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,足足下它3個小時。」

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,不管下多大的雨,積水從不會沒過腳脖子。「這得益於上世紀初德國人……」

【一個你不敢相信的故事】:青島原德國租界區的下水道,在高效使用了百餘年後,一些介面零件需更換,經查詢,當年的公司已不存在,一個德國企業發來電子郵件說:根據德國企業的施工標準,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範圍內,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。

中方依建議果然找到了小倉庫,裡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,依舊光亮如新。

一個民族的精神、行為準則和行為規範是由甚麼決定的?

答案……真的值得我們深思!



報長的話:


這是一篇數年前在網路上熱傳的一篇文章,不過據說是一則網路謠言。而不管是真實?還是謠言?德國人做事謹慎、科技精密確實是舉世聞名,文章內容的施工標準也是很值得我們省思,做事不能只看眼前,也要思慮未來。

就像在1417期,曾分享過一篇文章「什麼叫做責任」,牛津大學的禮堂因經歷350年,橫樑風化腐朽需要修繕,但要找到符合的大橡樹很難,且價格昂貴,而當年的建築師已考量到未來修繕的問題,當年就請園藝工人在學校土地種植橡樹,歷經350年後,當年的橡樹早已成為百年大樹,足以用於現今的禮堂修繕。

這是一位多麼有智慧、有責任感、有遠見的建築師,能預見未來所必然會發生的問題,而預先做好的準備。

前人的智慧,便足以做為現今的借鏡,現今台灣新冠疫情日益嚴重,每天確診案例從數百人、數千人,到現今數萬人確診,從疫情的擴散情況,在不久的將來,台灣染疫人數肯定只升不降,甚至最後就是與病毒共存的情況,而面對這種現今已能預見的情況,國家如何確保快篩劑充足、兒童適用疫苗充足,確診者隔離期間確保生活物資充裕、醫療治療藥物足夠,才不會讓次災害造成更大的禍亂。



【學習電子報】是以故事、文章、笑話為主的電子報,故事裡,文章內、笑話裡,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去看待,文章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,讓人體會,引人深思,希望讀者會喜歡。發報時間以每星期二、五兩天晚上九點發報。